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游戏活动区域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幼教工作者广泛认同,但在与园长和教师进行以“区域游戏”为主题的互动中,一线教师经常会有各种疑惑:“幼儿园该如何划分区域?”“不同区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教师如何做好游戏的支持和指导?”这些问题表明,很多幼教工作者对于游戏活动区域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不清的。对于这些问题,周兢教授给出了答案,并希望借助国际儿童游戏理论的新视角、新观点来开阔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思维。


一、「游戏、脑的发展和环境之间存在互益关系」


  我国幼儿园大多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等理念的指导下,设置了各种游戏活动区域,但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大脑发育的关键窗口区。影响儿童大脑发育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营养健康、游戏活动和良性情感支持关系。游戏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在于激活儿童大脑神经元,帮助儿童大脑在发育关键窗口期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构建起良好的大脑发展地图。新的游戏理论将儿童游戏与脑发展连接起来,探讨基于游戏的儿童活动与脑的发育关系,即儿童游戏过程受到大脑活动影响以及游戏能否促进大脑发展的问题。


     研究证明,儿童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会形成一种互为促进的大脑活动状态,出现类似于自我引导地进行大脑重塑的现象。游戏专家们认定,儿童游戏、脑的发展和丰富的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益的关系,即游戏是一种神奇灵活的、不可预知的且具有创造性反应的活动,具有进化儿童潜质的力量,能够通过丰富的环境因素作为介质,产生促进儿童大脑可塑性发展及其与现实连接的作用。因此,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这也通过对脑科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自主游戏积木.jpg


二、「寻求“自主性游戏”与“有目的游戏”的平衡」


那么,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什么样的游戏将有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幼儿园又该如何划分游戏活动区域呢?研究发现,各种游戏都有促进儿童大脑和全面发展的作用。从游戏研究的角度来看,国际儿童游戏理论将儿童游戏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儿童游戏是受到广泛重视的传统类儿童自主性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自然或非自然的物品,如泥、沙、雪、积木、插塑、金属片等,将现实生活与幼儿的想象相结合,进行构造的一种游戏。建构游戏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积木游戏,这是不可替代的幼儿发展与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尊崇儿童的游戏天性,给儿童丰富快乐的游戏体验,让儿童在游戏中充分连接生活经验,从而获得自然整合的学习发展,是自主性游戏关注的重点。


另外一类“有目的游戏”也成为游戏研究的重要内容。“有目的游戏”又称“游戏工作”,在进化游戏理论的研究中,重新定义为“进化的游戏工作”,成为研究者高度重视的新的游戏研究重点。“有目的游戏”有更加清晰的教育目标,针对儿童某个领域发展的要求,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和组织幼儿学习。“有目的游戏”兼有游戏与活动的双重特征,可以灵活地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例如,很多幼儿园在班级设有益智区、科学区等活动区域,以供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寻找同伴、自由开展游戏。


纵观国际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一些国家的学前课程纲领文件,如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纲要,已经将两种游戏类型分别列入幼儿园课程要求,特别强调了在课程设置中要保证“有目的游戏”的比重。一批优秀的幼儿园在延续传统的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中心课程的同时,正逐渐增加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中心的“有目的游戏”课程内容。我们可以认为,各国幼儿教育课程研究,正在寻求儿童“自主性游戏”与“有目的游戏”之间的平衡状态。


目前国内很多幼儿园也在持续开展这两类游戏活动,但材料的投放和更替让不少教师觉得困惑,那么在这方面国外游戏研究有何可供借鉴的做法呢?针对我国幼儿园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不同类型水平的共性要求,为了能够给大部分幼儿提供普惠性且丰富适宜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玩具材料,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建议研究制定三种类型的区域材料。


第一,要考虑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的基础材料,这是幼儿开展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必需的玩具材料。比如,角色游戏区域,幼儿开展各个角色游戏主题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设施和道具属于基本材料范畴。研究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我们发现这个区域的基本材料主要包括:仿真娃娃、桌椅、小床、衣柜、物品架、厨房炉灶(灶台、水槽、冰箱)、洗衣机等。这些基础材料体积相对较大,摆放也基本固定,没有明显的主题特征,可供儿童开展各种类型的角色游戏主题活动。基本材料的主要作用是营造和创设角色游戏开展的环境氛围,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为儿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独立的角色游戏活动区域和平台。


第二,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应当有一些拓展材料,即结合儿童具体游戏主题或区域活动的大致内容提供的各种辅助材料。例如,在角色游戏区域里,开展“医院”主题游戏时,需要医生角色服饰、医疗器械工具等。根据儿童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主题,这个区域的拓展材料又可以分为:娃娃家、医院、餐厅、超市、理发店、银行、警署等多个主题类型。在自主性游戏研究中,近年来研究者较多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投放和更替问题,探讨如何通过玩具材料来拓展构建儿童游戏的主题,更好地促进儿童游戏的发展。


第三,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还应当有创意材料的存在。创意材料的配置与使用,可能在不同游戏活动区域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在角色游戏区域中,创意材料是指根据儿童角色游戏主题和情节发展的需要,由教师或幼儿共同开发的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成型或未成型的活动材料。开展“冷饮店”主题游戏时,有教师和儿童自制的榨汁机和各类果汁辅料等,还有制作这些自制玩教具所需要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辅助物品,如橡皮泥、纸张、彩笔、纸箱、积木等。这些创造性的游戏材料通常是适应儿童游戏情节发展的多种需要,由教师和幼儿手工加工改造而成,具有时效性和仿真性,能够满足儿童多种多样的游戏需求。


自主游戏滚筒


三、「教师有效指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在两类游戏中的定位和作用是什么呢?是不是在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就好?英国儿童游戏理论专家鲍勃·休斯指出,传统游戏理论过度强调儿童游戏的自我实现感,即便是传统的“游戏工作”,也仅仅倡导提供宽松舒适的活动区域材料,让儿童自由且舒适地在区域中操作。这样的游戏观念与当前的儿童观念存在的矛盾是,我们传播的游戏观念并没有将儿童看成是学习与发展中的个体,没有重视儿童的成长需要不断进化的游戏过程。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无论是自主性游戏,还是“有目的游戏”,都应当潜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要求,期待着儿童通过游戏探索、学习、拓展各种有效的学习经验。与之相关的是,无论是儿童的自主性游戏,还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有目的游戏”,教师都不能处于无关旁观的状态,必须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在自主性游戏中,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儿童能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概念,要有儿童学习与发展阶段过程的框架性认识,要有符合儿童特点规律、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游戏活动指导。否则,任何一个游戏活动区域都可能成为儿童心理舒适而轻松待着的地方,永远不会自动形成对儿童学习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环境。


那么,教师怎样在游戏活动中做好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工作呢?“有目的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教师在计划儿童游戏学习时,必须考虑几个基本的要求:


一是“有目的游戏”是有“学习目的”的游戏。教师在设计或者组织儿童学习时,要仔细分析这一类游戏中潜藏的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成长序列。


二是“有目的游戏”应当是有学习目的的“游戏”。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不仅能让儿童快乐学习,而且能让儿童有效学习。成功的“有目的游戏”的活动设计,应允许儿童经历四个阶段的学习循环:感悟——探究——获得——应用。


三是教师在组织“有目的游戏”时,需要对儿童学习给予鹰架。教师在支持指导“有目的游戏”时,可能采用的方法包括:示范证明、分解任务、提供建议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提问追问和及时反馈,等等。


四是观察评价幼儿在“有目的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认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经验序列,带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框架认识去看“有目的游戏”中的儿童,才能从儿童行为的“监督者”转变为“观察者”,才能真实、全面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必须成为儿童有目的游戏的观察者与评价者,否则他们所设计和指导的“有目的游戏”活动区域,将无法具备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性,也会游离于幼儿园课程价值之外。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