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安吉游戏的三重逻辑
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2020年12月王家漾幼儿园成为湖州市“安吉游戏”实践园,探索出了基于安吉游戏的三层教研模式。
学理念,激起全园学习氛围
成为实践园后,从园级领导、一线教师到后勤保健人员,都需要学习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儿童观”,确保每一名教职员工能够跟上安吉游戏的节奏。
园级的纵向学习。教师研读原著,借助《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用心看见真成长》等书籍,开展自学、小组领学、重点研学等活动,领会安吉游戏精神,撰写心得体会,深度认识“儿童观”。幼儿园每周不间断为教师推送优秀书籍、期刊、公众号文章,助推教师自发自主学习优秀的游戏故事、游戏理念。
教师自发的横向学习。教师对安吉游戏理念的接收与更新、研讨与落实至关重要,教师经常困惑于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策略的指导等问题。幼儿园通过团队、年段和班级讨论,分类收集共性和个别化的问题。共性的问题由园级层面进行头脑风暴梳理解决,个别化问题由教师通过游戏案例、优秀期刊互助学习解决。除此之外,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省、市、区组织的安吉游戏线上培训,为推进安吉游戏的落地提供范本;全园参加“游戏中儿童与教师的发展”研修班。聆听各类专题报告为教师们打开了安吉游戏实践的大门,深植“儿童观”。
保育员的聚焦学习。开展安吉游戏后保育员有点无所适从。基于这一情况,幼儿园分别展开了5次学习培训。明确保育员在安吉游戏中需注重3点:一是在安吉游戏中不随意打扰幼儿,发现幼儿有不安全行为时,及时靠近并根据危险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援助;二是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调整自己的站位,看到幼儿的需求;三是学着观察幼儿的游戏及注意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与班级教师进行沟通,助力班级游戏的推进。
学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行为
仅有学习氛围还不够,教师还得会关注幼儿的动态。其中,观察是新教师在实施安吉游戏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如在幼儿入园第一个月,教师普遍对拍哪些游戏视频、怎么拍、拍完后怎么看等问题有疑惑,全园研讨后提出的解决策略是:拍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拍幼儿不喜欢的游戏、拍教师难以推开的游戏、拍有疑惑的游戏、拍看不懂的游戏。拍完后,教师集中观看视频并解读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如此一来,教师能更好观察幼儿,并逐步学习“管住手、闭上嘴、张大眼、竖起耳”的安吉游戏精髓。
游戏观察初期,学看。初期,教师对视频中发生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力普遍薄弱,需要反复看游戏视频,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之后,可以以年段的形式筛选视频案例,对典型案例进行年段互助学习,在园级层面汇报,优化后制作成优秀游戏案例绘本,逐层描述分析解读游戏。这样教师能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在学习中产生互助与共鸣。
游戏观察中期,敢评。在初期,教师只能够针对游戏的一个片段进行描述和分析,而对于延续性的视频如何进行观察、分析及评价无从下手,我们学习全国优秀游戏案例,借鉴里面的片段划分、矛盾冲突、策略支持,解决问题。
游戏观察现阶段,会说。大胆尝试现场视频游戏描述与解读,幼儿园选择一个班级开展安吉游戏,教师参加研讨。参与观察游戏的每一个教师分享自己的视频观察案例,尝试用白描法客观进行描述,分析幼儿的动作、表情、情绪及游戏状态和适当评价,对在场教师游戏场地的把控、材料的提供、游戏的指导及站位提出想法和建议。
学讨论,打造三维度研讨空间
一个班级,共讲故事。在班级内增加了游戏故事墙,展示幼儿的故事,在走廊中开辟游戏问题墙,把游戏中幼儿比较典型的故事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罗列,便于师幼探讨和研究。
两个团队,经验互换。我园先后两次对安吉游戏的时间进行了调整,确保每天连续1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幼儿在场地上连续玩一个月接近尾声时,幼儿和教师都积累了很多游戏经验,拥有很多话语权。每次场地的轮换都会进行场地交接仪式,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机会。
3个层次,抱团共创。幼儿园3个层次教师团队形成了多元开放、抱团共创的局面:第一层次——青春有“漾”团,面向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第二层次——乘风破“漾”团,面向6~8年教龄的教师;第三层次——拼搏友“漾”团,面向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团队每个学期针对安吉游戏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延续性探索和研讨。
青春有“漾”团中初次接触安吉游戏的新教师占比较大,共同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1+N”模式成为团队教研的重点,其中的“1”指通过学习安吉游戏视频和资料了解本园安吉游戏的推进和实施,“N”指的是以多种形式来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放手者、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
乘风破“漾”团成员就幼儿在安吉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及问题,展开开放性的研讨,同时编制了在游戏中基于观察、安全等角度的教师站位导图。
拼搏友“漾”团本学期着重围绕“安吉游戏,生成活动的适宜性”展开研讨活动。团队对全园教师的生成活动进行教案记录、游戏评价,对各班教师在游戏后生成的活动进行分析、点评,对生成游戏提出合理化建议。
来源:浙江教育报 湖州市王家漾幼儿园 赵清
本文标签: